液晶分会2016年工作总结

2016年,液晶分会在第七届委员会的组织下,开展了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与合作研究,尤其是青年会员显示出积极活跃的组织能力;学术研究水平逐步提高,连续两年有《Nature》论文发表,液晶相控阵技术与液晶自适应光学成像技术相继应用于大工程系统,三维立体显示与全息显示技术也有实质性的进展。分会在各单位的研究领域中起到了纽带和带动作用。

一、举办2016液晶青年学者论坛

6月25-26日,“2016液晶青年学者论坛”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20余个单位的30位青年学者应邀参会。论坛由邀请报告和主题讨论两部分组成,邀请报告18个。与会者分别报告了蓝相液晶、TB相态、三维显示、液晶透镜、液晶激光、液晶弹性体、液晶光配向、液晶自适应光学、微波太赫兹液晶器件、液晶光通讯传感器件等方面的进展。论坛还就液晶领域的发展前景以及青年学者学术成长中的问题等开展研讨,包括宣传液晶非显示应用,加强液晶在产业和国防应用端的探索,建立微信群,方便资源和信息共享和合作等。

论坛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呼应国内TFT-LCD产业的迅猛发展,深化液晶显示领域的研究,并深入探寻液晶非显示领域的发展机遇。该论坛为增进我国液晶领域青年学者的交流合作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平台,为培养锻炼液晶领域的高级科研人才和高层次技术管理骨干提供了宝贵的机会。会议决定,2017年在上海继续举办该论坛,由华东理工大学承办,并将适当扩大规模。

二、组织“365-818.com2016年秋季学术会议”液晶分会场

液晶分会认为,每年的365-818.com“秋季会议”是国内各种物理类会议中学术意味最浓、专业人员最集中、最经济纯洁的学术会议,因此分会每年都积极组织液晶分会场,同时召开分会会刊——《液晶与显示》编委会会议,使会员们高效地为分会工作,并多方获益。

2016年,液晶分会场收到稿件53篇,其中,30篇口头报告、23篇张贴报告。电子科技大学黄子强教授做了题为“液晶光学相控阵列若干问题探讨与验证”的邀请报告,用液晶器件控制激光光束的大角度折转扫描,实现激光空间通讯或空-地通讯,引起听众的极大兴趣;华东理工大学郑致刚博士讲解了2015年在《Nature》上发表的论文工作——“胆甾相超结构螺旋轴的三维光操控”,使听众大开眼界,讨论极其热烈。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欧阳钟灿院士做了最后一个邀请报告——“基础应用比翼双飞,液晶科学前途无量:第26届国际液晶大会介绍”,报告还吸引了众多其他分会场的代表。

三、《液晶与显示》

自2016年7月起,《液晶与显示》由双月刊变更为月刊,论文数量和发表速度大幅增加。正式进入Scopus数据库检索。Scopus数据库是全球最大的摘要和引文数据库,涵盖15000种科学、技术及医学方面的期刊。Scopus与EI数据库是一家,EI约含200种中国期刊,Scopus700种左右。Scopus在中国的影响将越来越大,进入该数据库,可使期刊的影响在国际上更快地传播。

《液晶与显示》的编委绝大多数都是分会会员。2016年,“秋季会议”期间召开《液晶与显示》编委扩大会议,邀请液晶分会场的所有人员参会,集思广益,调动了更多学者的积极性。执行主编提出“建立国际编委队伍,提高期刊论文引用率”的倡议,得到了会员们的共鸣。

四、重要科研进展

复旦大学俞燕蕾教授团队创造性地采用自主研发的新型液晶高分子光致形变材料,构筑出具有光响应特性的微管执行器,并通过微管光致形变产生的毛细作用力,实现对包括生物医用领域常用液体在内的各种复杂流体的全光操控,突破了微流体系统简化难题,被国际同行誉为“Superior to all existing technologies; very nice piece of work with real openings”。2016年9月8日,该研究成果“Photocontrol of fluid slugs in liquid crystal polymer microactuators”在《Nature》在线发表。相关工作已申报中国发明专利和国际PCT专利。

从1995年微流控芯片商业化至今,寻求将泵、阀、管道等高度集成化的构筑材料和驱动机制是科学家追求的梦想。芯片实验室可在微芯片上集成生物和化学操作单元,通过微流控技术完成反应过程与分析检测,实现实验室的微型化,将在分析科学及其相关产业引发变革。目前芯片自身尺寸不断缩小,功能单元日益增多,外部驱动设备和管路却越来越复杂。微流控系统的简化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

俞燕蕾教授团队利用仿生学原理,模拟人类血管的弹性和韧性优点,提出利用液晶高分子新材料构建微流体芯片的开创性设计理念,构筑出自驱动光控微型管状系统,利用其光致形变特性产生的毛细力,实现了对包括有机液体、水溶液、生物医药领域常用液体在内的各种复杂流体的高效输运。此类适用性广泛的全光操控微管兼具流体通道和驱动泵的双重功能,能够为微流控系统“瘦身”,是真正可达到实用效果的光控微流体技术,芯片实验室的高度集成化追求也有望借助其力量迈出崭新的一步。

该成果在Nature期刊在线发表后,得到中央电视台、英国经济学人等多家主流媒体的报道。巴黎高等师范学院Damien Baigl教授认为,该工作是光控微流体领域的“全新概念”。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Miles Padgett教授表示,“这项研究利用光取代外部驱动泵是实现芯片实验室的突破性进展,可有效实现系统集成并带来重要应用”。

五、发展会员与国际学术交流

1)2016年,共发展10名会员。其中包括: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特聘研究员陈东博士,研究方向是液晶和微流控,他的加入为液晶分会增添了新鲜血液。

2)5月22-27日,国际信息显示大会(SID)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上海交通大学派出7位学者参会,发表会议论文6篇;四川大学派2位代表参会并做口头报告,共发表论文13篇,会议期间,代表们在液晶显示、3D显示、液晶光学、虚拟现实等方面与参会者进行了交流。

3)4月,北京大学杨槐教授组织了第五届液晶光子学国际会议。

4)10月19-21日,上海大学和复旦大学联合举办“The 20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dvanced Display Materials and Devices(ADMD 2016)”。

 

分支机构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市603邮政信箱(100190) 电话/传真:010-82649019